湖北省咸丰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力“三抓三推”,细化工作措施,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奏响人大代表履职“最强音”,为美丽湖北绿色崛起贡献咸丰力量。
抓要素保障 推进阵地提升
夯实筑牢代表履职平台。坚持以方便服务群众、有利于活动开展为原则,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按照有活动阵地、有工作制度、有代表参与、有活动开展、有活动台账、有管理人员、有办公设备、有经费保障的“八有”工作要求,规范建设11个代表之家、42个代表联络站,实现全县192个行政村和30余万选民“全覆盖”。
全力保障代表履职经费。县乡财政足额预算“家”“站”建设资金62.9万元,为高标准建好“家”“站”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落实资金25.3万元用于保障全县11个代表之家和42个代表联络站建设和代表小组开展集中活动,对无固定收入代表参与代表活动,按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发放误工补助;落实代表履职培训资金107.17万元,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助推代表依法履行职责。
健全完善代表履职制度。县人大常委会统一制定代表学习培训、代表联系选民、代表活动小组、代表视察调研、代表履职评议五项工作制度,各乡镇人大、区代表联络处结合本地区实际,细化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代表履职登记、台账管理、人大代表民情接待事项等方面办理流程,推动“家”“站”运行、代表履职程序化、规范化。
抓履职培训 推进能力提升
提升政治站位深入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委和州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以学习促进代表政治素养提升,让代表主动融入县委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
增强履职能力系统学。县人大常委会代工委组织印发代表履职手册900余份,收录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代表履职的基本知识等,让履职手册成为代表履职“工具书”。为代表订阅《中国人大》杂志、《组织法导读与释义》等杂志书籍,及时推送《人大工作简报》《人大工作提示》等内容,让代表在系统学习中实现履职能力全面提高。
精准培训内容有效学。围绕人大“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精准定位,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批次组织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参加履职能力培训。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已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人大主席、区联络处主任30人前往全国人大干部培训中心参加履职培训,组织42名州人大代表在州委党校集中培训、151名县人大代表在县委党校集中培训,指导各乡镇(区)开展集中培训乡镇人大代表1248人次,现场培训1178人次。
抓结合文章 推进质效提升
与“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相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企,共发现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就医、农产品运输及销售等七个方面15个具体问题,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领办解决。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全员下沉乡村振兴联系村和所居住社区,广泛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村级文体广场、红色乡村建设项目落地。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开展354次代表小组活动,走访群众3.3万余人,收集整理意见建议196条,其中现场办理反馈97条,形成书面建议99条,书面建议办结73条,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与“双联工作”相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193名县人大代表,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参加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及时向代表通报有关情况,扩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全县844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解答群众疑问,给出解决办法和建议,推动民生问题在居民家门口解决。
与加强人大工作宣传相结合。积极挖掘先进典型、行动亮点,加大对人大工作的宣传力度,引领人大工作全面发展。新华社、《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恩施日报》等媒体高度关注咸丰县人大工作,截至目前,全县人大工作已在各级媒体宣传报道128篇次,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