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画卷,总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在接续奋斗中书写。
2022年,六盘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以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夯实思想基础、制度基础、能力基础、作风基础,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全省落实中央及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现场经验交流会及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六盘水经验”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发出了新时代六盘水人大好声音。
——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并出台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人大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解决了一批多年来制约和困扰基层人大工作的突出问题,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
——庆祝市人大常委会设立40周年座谈会顺利召开,新老同志欢聚一堂,在坚守初心中回望过去,在致敬历史中憧憬未来,新的赶考之路上步履更加稳健。
坚持围绕中心,持续释放人大监督制度效能
2022年12月15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围绕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向13个市直部门负责人展开了“辣味十足”的专题询问,为营造全市良好营商环境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高质量开展专题询问只是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释放人大监督制度效能的一个缩影。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重点领域,注重打好监督“组合拳”,用监督传导压力、用压力推动工作落实,让人大监督的刚性更强、实效更好、成色更足。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着力聚焦乡村振兴,助力打造“示范样板”。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扎实做好12个乡级示范点、20个村级示范点提档升级工作,坚持“一村一策”,突出代表元素,体现人大作为;助力全市茶产业发展,促成盘州市亿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喜获全省首批“黔茶出海”海外(境外)授牌。
人大代表视察“两园一田”。颜春匀 摄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着力聚焦生态环保,助力绘就“美丽画卷”。听取和审议2021年度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环境保护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开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专题调研,让环保法律法规既“长出牙齿”又“咬合有力”;综合运用联合执法、委托执法等方式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对51个点位、10个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全部移交有关部门办理;扎实开展珠江水系北盘江境内段水污染防治专项视察,征集意见建议152条,并多次开展暗查暗访,督促边查边改、立行立改。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六枝河保护立法调研。
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着力聚焦民生福祉,助力提升“幸福质感”。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听取和审议关于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等工作情况报告,开展高新区教育资源配置等专题调研,促进更多公共资源和服务向民生领域倾斜;市区乡三级人大联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74家,查出隐患272条并督促整改,促进安全形势持续好转;首次对我市“十件民生实事”落实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让民生实事更实、群众获得感更强。
市人大常委会就2022年市级“十件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开展监督调研。
厚植民生底色,持续强化依法治市责任担当
2022年12月1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定批准《六盘水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和《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韭菜坪景区共同保护的决定》。这是全省首个跨区域共同立法的成功案例,也是市人大常委会生态领域立法的最新成果,更是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着力完善立法机制,强化制度有效供给,推动法律法规落地落实,持续强化依法治市的具体体现。
六盘水市“两条例一决定”实施动员会议召开。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小切口”,不断提升地方立法质效。市人大常委会深入了解立法需求,认真开展审查论证,精心编制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15件立法项目进入规划“盘子”。2022年除《六盘水市韭菜坪景区保护条例》外,还制定出台《六盘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积极推动解决居民对生活垃圾“不愿分、不会分、分不好”的问题,以刚性约束促进社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法治层面推动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打开门”,让立法过程更加满载民意。注重开门立法、民主立法,通过报刊、网站等媒体平台,以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充分吸纳民意,广泛汇聚民智。其中,在制定《六盘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过程中,共召开部门、乡镇、社区等多个层面座谈会30余次,征集意见建议480余条次。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继续突出“强机制”,大力加强立法能力建设。着眼于拓展立法联系形式,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8个,同步修订完善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更好发挥联系点“立法直通车”作用。制定立法专家库工作规定,组建含26名专家的市级立法咨询专家库,强化立法工作“外脑”支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对基层立法联系点负责人、法制委员会委员和立法咨询专家“三支队伍”的培训。同步加强纵向横向沟通对接,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多点发力的立法工作格局。
代表家门口的“人大代表联系卡”。严显艳 摄
发挥代表作用,持续彰显为民履职时代风采
为破解街道办没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在民意反映渠道、监督工作、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等方面存在不足这一难题,2022年,六盘水在4个区市、10个街道启动街道议政代表会试点工作。
六枝特区银壶街道议政代表会成立大会召开。
街道议政代表会迅速变成人大代表、议政代表基层治理履职主阵地,工作经验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高度肯定,成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代表主体、激发代表活力,持续彰显为民履职时代风采的最佳注脚。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实根基和强大动力,秉持“代表+”“+代表”理念,鼓励支持人大代表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为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全年共组织代表培训班80余班次,培训代表8000余人次,实现换届后三级代表初任培训“全覆盖”。
为使代表联系群众、反映民情民意、办理民生实事更便捷,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同时扎实开展人大代表“访民情、办实事”活动,全年共组织三级人大代表进站履职6500人次,接待、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为群众办理好事实事4800余件。
人大代表到田间地头征集群众对产业振兴的意见建议。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提、立、办、督、效等关键环节,加强代表、政府、部门“三方联动”,推动代表建议办理由“重结果”向“全过程”转变;强化代表服务保障,代表履职热情高涨,2022年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260件,是上年的9.63倍;召开市人大代表建议集中督办会,扎实开展办理工作“回头看”,对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工作进行测评,推动“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进一步走深走实。
当好“五员”上墙。严显艳 摄
着力强基固本,持续展现干事创业良好形象
2022年5月起,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党组会议等各类会议上,桌面上厚厚的纸质会议文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列队”的平板电脑,与会人员轻触屏幕翻阅电子文件,即可完成会议签到、投票表决、浏览。文件、手写批注等事项……这是市人大常委会为推进“智慧人大”信息化进程,助力“四个机关”建设而投入使用的无纸化会议系统。该系统终结了市人大常委会40年来“人手一摞会议文件资料”的传统会议历史,省时省力、规范高效,走在全省前列。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职责定位,以打造一流机关为目标,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团结和谐、心齐劲足、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在人大联络室内座谈。严显艳 摄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市区人大班子配备、强化人大基层基础和代表活动经费保障,着力破解困扰基层人大多年的“人”和“钱”的问题。依法选举到位人大副主席(工委副主任)123名、配备到位人大秘书92名,全市6200余名三级人大代表活动经费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划拨到区乡人大账户。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建立健全常委会议事、会风会纪、服务保障等制度10余项,修订完善制度50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坚持数字赋能,建成人大“一系统四平台”,常委会会议实现智能化投票表决,机关“无纸化”办公全面推行。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着力锤炼优良作风,积极展现人大担当作为,持续强化纪律规矩,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出台机关规范运转管理办法,力促办文、办会、办事“细致、精致、极致”;出台机关重点工作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始有终、善作善成;坚持内宣外宣共同发力、市区两级协同联动,一年来,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稿156篇,其中《人民代表报》21篇,是上年的近7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