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一名光荣的军人,退役回到家乡后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建设中,20余年来,响水镇人大代表、格勒村支书方成阶一直践行着“努力把家乡建设得好一点”的初心。
下决心,脱下军装回家乡
1995年,18岁的方成阶应征入伍,1998年任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12月,他选择退役,回到日夜牵挂的家乡,把初心践行在广袤农村。
多年来,方成阶历任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计生主任、文书、支书等职,多次当选镇人大代表、党代表。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方成阶都认真踏实、刻苦努力,不怕苦不怕累,传承了部队的优良作风,展现了退役军人的风采,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组织的认可,一干就是二十余载。由于工作出色,他多次受到上级表扬。
但方成阶总说:“我的工作没干好,还有很大差距,家乡应该可以建得更好,我们还要努力。”
秉公心,聚集贤才强组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格勒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老龄化”的问题逐渐严峻,加强队伍建设成了一个难题。
为此,方成阶开始“翻家底”寻找合适人选,但不少人觉得“村干部挣钱不多,管事不少,还挨骂”,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为消除误解,方成阶不厌其烦地做年轻人们的思想工作,用自己的亲自经历和感受,告诉他们“党的好政策需要村干部来落实,政策落实得好,家乡才能建设得好,才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了,自然就会理解村干部工作”这样的道理。在他的感染下,一批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了村“两委”班子,班子从“老龄化”向“年轻化”“知识化”转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
他还将年轻有为、带富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人员作为培养对象,将他们发展到党员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中,积极为党组织和村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和储备人才,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践初心,团结群众搞发展
建设家乡,是方成阶年少时的梦想,是他一直以来的初心。当选为村支书、人大代表后,他深知责任更大,下决心要在乡村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干出成效来,决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和组织的重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方成阶带领干部群众埋头苦干,修建了河西至烂窝子、小麻荒地至上松山等通组公路,改造了丫口寨至雨獭公路、响普公路格勒段等公路,形成了通村通组公路网络。接下来,又带领群众实施人居环境改造、棚户区改造、老旧房整治、路灯安装、人畜安全饮水等项目……如今的格勒村,告别了泥巴路、烂瓦房,群众走上了水泥路、住进了小洋房,村寨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改善了,方成阶又带领群众发展刺梨等产业,鼓励大家发展农家乐、水果采摘、中药村种植等项目,有效地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主动与盘南电厂、响水煤矿等国有企业对接,解决村里210余人的就业问题。
看到家乡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原本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有的跑运输、有的开餐馆、有的搞加工,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格勒村的人气和活力又回来了。
供稿:响水镇人大 邹荣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