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以来,在钟山区人大常委会和红岩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红岩街道人大工委和全体议政代表按照“联、走、商、办、评”的“五字工作诀”,努力把红岩打造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地。
联——联动社会组织,联动社会资源。推行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推选代表是关键。红岩街道坚持把人大工作作为党工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政治素质好、法治意识好、履职能力好、表率作用好、群众基础好的“五好标准”,从辖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中推选出议政代表44名,并于2023年3月15日成功召开红岩街道第一届议政代表会议。为切实发挥议政代表作用,街道党工委将议政代表中的16名党员统一派驻16家驻地企业和社会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进一步密切议政代表同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联系,通过议政代表这一桥梁纽带,不断加强地企互助共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走——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企业单位。红岩街道人大工委在东风西路社区、龙塘社区和双坝村建立了3个人大(议政)代表联络室,并安排44名议政代表进驻代表联络室开展工作,工作覆盖辖区所有居民和企业。
在加强代表联络室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在“幸福红岩”微信公众号开设“网上办事大厅”“人大网上联络站”和“书记信箱”等便民服务通道,并分别接入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和贵州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统一安排议政代表走进楼宇院落、走进机关企业,主动亮身份,同群众拉家常,与企业负责人座谈,手把手教会群众微信公众号相关功能,让群众真切感受“代表就在身边”,实现了群众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达成了“倾听民意不下线、反映民情不延时、服务群众不打烊”的目标。
商——商在民生福祉,商在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的事就是议政代表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红岩街道的议政代表们怀着为民履职初心,积极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东风西路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即将完工时,小区居民张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通过“人大网上联络站”提出了“小区停车位不足,要加强小区管理,维护好老旧小区改造成果”的建议,并通过代表联络室向议政代表葛春燕进行反映。为了让改造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小区居民,葛春燕等议政代表积极奔走,一边走访居民协商成立业主委员会,引入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小区管理,并带领居民参与监督小区物业服务公司的选择、定价等全过程,引导居民自主开展自治共享;一边找到水矿集团等驻地单位协商共建事宜,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帮助解决小区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经磋商,最终以每户每月缴纳30元停车费和10元卫生费的价格成功引入了物业管理公司,并免费从水矿集团协调到5亩闲置土地建成停车场。如今,小区秩序明显向好,居民住得更加舒心安心。
办——办到群众心里,办到群众满意。红岩街道议政代表坚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使命,坚持把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履职能力的重要标准,努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
在议政代表会议召开期间,代表韦爱明等人提出建议:“垭口社区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辖区临时摊点流动随意性大,不仅给附近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也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道路交通安全”。
收到建议后,街道人大工委立即启动建议受理、分析、交办程序,将建议转交垭口社区办理,并对办理情况进行监督。垭口社区收到交办单后,经过实地走访居民,多次开会研究分析,决定利用辖区内的闲置征收土地,引入企业投资修建垭口社区便民疏导点。如今,这个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疏导点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
评——评出高质发展,评出幸福生活。“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红岩街道人大工委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最大的工作动力,把工作做得实不实、社区环境好不好、群众生活幸不幸福的发言权和评价权交给群众。
街道人大工委按照钟山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在辖区3个代表联络室附近建设了“六议”场所(议事厅、议事亭、议事室、议事广场、议事长廊、议事角),集群众接待、议事协商、矛盾纠纷调解、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将群众日常休闲“摆白”的地方变为连接基层民主的新平台,实现了“政声人去后,闲谈民意中”。同时,为44名议政代表制定了一份履职清单、一次履职考评、一张履职档案,并每年开展一次议政代表评议,进行一次履职能力测试,举办一次建议办理成效观摩,以此不断改进人大工作,助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今后,红岩街道人大工委和全体议政代表将继续按照“五字工作诀”,努力助推双坝村“小西湖”周边农旅网红经济发展,努力助推智慧社区建设,切实以高效能履职服务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供稿:红岩街道人大工委 王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