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当头,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历史长河的奔涌向前,始终由人民的力量推动。水城区人大通过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保障人民持续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将“人民意志”贯穿政策全过程。
参与主体“全”,筑牢议政基础。合理把握代表结构,综合考虑行政区域人数、城乡人口比例、民族人口比例、阶层或职业等因素,把最具代表性的善治者纳入代表群体,最大限度体现各阶层状况。2025年,经过进一步优化,水城区优化选举区人大代表300人,其中,工人7人、农民136人、专业技术人员34人、党政干部112人、非公经济人士9人、新社会阶层2人,妇女74名;乡级人大代表1333人,合理覆盖党政、农民、工人、企业等领域。
环节覆盖“全”,规范工作运行。水城区人大以制度作为民主程序保障,统筹推进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等完整民主链条。目前,累计出台或修订了水城区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水城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办法、水城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办法、水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议事规则等20余个制度,推动民主贯穿“全过程”。
时间维度“全”,议政融入日常。水城区人大高度重视会议与闭会期间的人大代表活动,组织代表按年度计划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专题询问、工作评议、代表建议办理等,不定期听取群众意见,代表履职时间更加丰富。去年全年开展专题调研督查和执法检查13次,完成领题调研成果10个,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28人次,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院、法院案件听证或审判20余次。
空间范围“全”,民主贯穿纵深。积极发挥广大代表行业、领域和专业优势,引导和组织全区人大代表、议政代表立足本职发挥作用,从基层的乡村议事厅里村民们热火朝天地讨论村里产业发展,到城市里市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听证会;从线上大家踊跃对民生各项事业提建议,到线下各行各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民主的实践遍布水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2025年来,水城区共召开区乡人民代表大会31次,有力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大”字为要,胸怀国之大者、区之要事
在水城区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水城区人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打辅助,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抓落实,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
立根固本,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区人大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统筹谋划立法参与、履行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等工作职责与区委中心工作相结合,确保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2024年,紧扣区委重大决策部署,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81人次,补选市人大代表3人、区人大代表3人。
修枝剪叶,始终做到“心中有责”。区各级人大代表紧盯区委重大决策部署,投身“四新”“四化”战场。常委会班子成员协助抓好高速公路、煤—焦—化—电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和生态环保督察等工作,在一线工作中实现支持与监督双向奔赴。深化拓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未成年人保护、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2025年来,全区300名人大代表开展未成年人走访685次,帮助协调推进解决问题135个,转办需要区级层面解决问题84个。
靶向监督,始终做到“心中有畏”。对行政、经济、民生等全领域监督,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听取审议计划执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审查批准预算调整和决算,推动重大财经政策有效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聚焦审计整改、国有资产、债务、生态文明建设、“富矿精开”、民生保障、营商环境、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等开展专项监督,提出监督意见,以常态监督把好工作质量关。
生态优先,始终做到“心中有净”。水城区人大筑牢生态“底线”意识,将环境保护嵌入重点督办事项,坚持台账化、月调度,开展区、乡人大代表监督检查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多方参与、多维联动的环保共治格局。深入万全河流域、三岔河(水城段)、北盘江(水城段),开展河道治理检查监督。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年度履职情况报告,紧盯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开展专项监督。2024年,共计4240人次参与,发现环保问题线索351条,提出意见建议503条,转区乡两级政府办理503条。
“代”字尽责,当好桥梁纽带、为民代言
“为民代言”是新时代践行人民立场的核心要求,水城区人大始终将“代”字贯穿履职全程,做好党和群众之间的坚实纽带,以制度创新夯实民意基础、以实践担当破解民生难题、以力量激活基层治理,形成“人民需求—政策响应—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
照照镜,立起群众赞誉的“好形象”。以民生为“镜”,以监督为“帚”,清扫工作“灰尘”,树好“服务”形象。对巩固提升省级示范性高中办学水平、推行防融合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监督意见。开展《贵州省就业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对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开展工作评议,促进部门依法行政。围绕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直击问题、直揭短板,以“命题询问+自由询问+承诺备案”形式开展专题询问。3名分管副区长率17家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场应询、报告进度、承诺问题整改,推动42项民生实事如期完成,提升了政府系统承诺践诺的公信力。
清清嗓,发出群众爱听的“好声音”。积极探索“代表联络站+”模式,按照“1+7+N”布局,在产业一线设立特色代表联络站,做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室)的迭代升级。各级人大代表、议政代表、人大干部深入落实“两个联系”,通过“代表联络站”常态化走访群众,精准掌握民生痛点,确保“为民发声”。以代表联络站(室)为依托,全面推行人大代表进网格,实现代表参与和履职区域全覆盖,打通联系服务选民群众的“最后一米”。目前,累计建设完善规范化实体代表联络站30个、联络室131个,特色产业(行业)代表工作站7个。
动动身,苦炼群众需要的“真本领”。人大代表、议政代表、人大干部盯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关心关切,强化问题线索反馈、收集、办理、回应,发挥代表职能,向上争取、向上对接,按照“人大代表+议政代表、联络站+工作站、进站履职+走访联系”的“3+”工作模式,开展“周接待、月学习、季监督、年述职”活动。同时,不断丰富群众表达诉求和反映意见渠道,实现群众“有意见、码上提”,人大“马上办、及时回”。2024年,全区代表联络站(室)开展调研视察活动100余次,各级代表进站(室)96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250件,解决落实960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840余件。
洗洗澡,除去群众厌恶的“坏毛病”。针对代表长期诟病的建议办理说得多做得少、重提出轻落实等问题,区人大强力推行“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专门委员会对口督办、代工委跟踪督办”工作方式,督促承办单位加强与代表沟通联系。出台水城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对代表建议办理采取实地督查和人大常委会、政府、人大代表、承办单位“四方会审”方式评估交账。2024年,区政府对承办的162件人大代表建议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办复。9个街道共召开街道议政代表会议18次,书面提出意见建议380件,办理落实290件。
“表”字立身,争做修身立德、遵纪守法的表率
牢牢对标“四个机关”定位,强化政治建设,夯实履职基础,健全工作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以学修身,为政治素养“补钙”。健全学习机制,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强化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深度融合。2024年,共召开党组会议15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9次,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主任会议21次。
以干促进,为经济发展“攒劲”。组织人大干部参加有关培训充电;选派优秀干部到帮扶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加强对代表履职、先进典型的宣传,不断提升代表工作的影响力。以代表小组为单位,规范开展代表进站履职活动,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活动进一步增强。建立代表履职档案1300余份,增强代表履职意识。2024年,发表人大工作信息160余篇,传递正能量、发出好声音。
以变求新,为公平正义“助力”。充分发挥人大信访“减压阀”作用,厘清人大常委会机关在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中的工作职责,着力推进人大信访工作法治化,对重点诉求事项适时跟踪督办,疏导化解。组织水城区选举的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对优化简繁分流、提升立案质效,严格规范程序、防范检察建议滥用,政府系统制订相关政策措施存在违法风险等,提出人大监督意见,即落实法律要求,又提升办事效率,以人大特色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以纪生威,为干部群众“立标”。严格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之以恒加强“六大纪律”和机关制度建设,持续改进作风。坚持从严控制管理“三公”经费支出,坚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坚持带头开展述责述廉。教育引导人大干部职工树牢一线思维、保持一线站位、锤炼一线作风、强化一线作为,努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来源:水城区人大常委会(作者:水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王崇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