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水城区人大常委会以“九个一”写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答卷,凝心聚力助推全区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凉都·康养水城”现代化建设精彩篇章。
围绕一个目标。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委“一二三四”总体思路和市委“一二三四五”决策部署,聚焦经济发展更加强劲、质量效益更加突显、生态环境更加美丽、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党风政风更加清正,奋力谱写集“养业宝地、养生胜地、养民乐地、养才高地、养心净地”为一体的“中国凉都·康养水城”新篇章。
把握一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区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一委两院”的常态沟通机制,形成落实区委决策的合力;健全监督工作制度,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有效实施监督,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夯实一个基础。将区乡两级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统一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强化基层人大工作经费保障。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对人大代表开展集中培训;召开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业务工作会议,以会代训,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人大(工委)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通过培训,让广大代表掌握履行职务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要求,更加牢固树立代表意识,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设一个阵地。抓好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村(社区)代表联络室建设巩固提升工作,巩固提升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建成区级人大代表工作站1个、提质改造代表联络站(室)161个,使人大工作建立在更广泛的民意基础之上,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群众基础。通过提质升级,总体上实现了基层代表联络站(室)达到“六有”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化、活动常态化、解决问题实效化,让代表联络站(室)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创新一条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基层人大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创新建立“周接待、月学习、季监督、年述职”活动机制,进一步理顺基层人大闭会期间人大主席团(工委)工作和代表履职机制,为基层人大规范化建设指明方向、明确任务、划定内容,进一步规范代表履职活动,客观反映代表履职情况,激发代表依法履职热情。
完善一套制度。出台代表履职考评办法,完善代表履职考核机制,对区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提高代表自我约束力,依法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落实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乡(镇、街道)主席团(人大工委)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双联系”和网上线下“双联系”机制,推动代表“接地气”,与群众“零距离”互动,及时察民情、访民生、解民困,为高质量发展掌握实情、收集民意,为广大代表和群众办成了一批实事和好事。
审议一批议题。区、乡(镇、街道)两级人大在依法履行年度审议任务的同时,加强经济发展类、政府服务类、改革创新类的议题审议,提高审议质量,把人大审议作为建设“中国凉都·康养水城”的有力推手。区人大常委会将优化营商环境、旅游产业化发展、国有资产管理、农村自建房管理、诉源治理、公益诉讼检察、劳动就业、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等工作纳入常委会视察、审议或主任会议听取情况的重点议题,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根据实际主动争取党(工)委的支持,坚持中心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开展富有成效的监督和服务活动。
突出一个抓手。将加强代表意见建议督办作为支持代表履职、激发代表履职动能的一项重要抓手。实行重点意见建议由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相关领导领衔督办工作制度,充分运用“挂牌督办、分工督办、现场督办、跟踪督办”以及督查组、代表、政府、承办单位“四方会审”面对面督查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规范办复工作程序。要求各承办单位将“见面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和联系,多渠道征求代表意见建议,争取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办理结果满不满意由代表说了算,进一步提高办复质量和落实力度,让人大代表在“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中增强履职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投身一次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人大有责任、人大代表有作为,号召全区两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战斗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能力特长,时时处处争当排头兵,在引才、引智、引资方面牵线搭桥,在亲商、安商、富商方面暖心服务,在为民、惠民、利民方面倾力奉献;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监督员,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与人大监督等工作,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在招商引资中体现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供稿:水城区人大办 任朝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