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推进乡村治理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人大优势,整合村支“两委”、人大代表、乡贤寨老等各方力量,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针对性破解乡村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为月亮河村乡村治理进行了有益实践,贡献了人大方案。
制定“一个约束”,激发自我管理新活力
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村规民约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确保村规民约更合民意,驻村工作队到村工作后,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大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就村规民约“管什么、怎么管”等村民自治问题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月亮河村实际,充分吸纳群众意见,与时俱进增加了传承文化、谋划发展、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村规民约更有乡土味、更容易推行。经过村民大会的充分酝酿和多次讨论,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得以顺利实行,并成为广大村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现在的月亮河村,“脏乱差”没有了,私搭乱建不见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人人参与、人人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社会氛围正逐步形成。
健全“两项机制”,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探索基层治理两项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意见怎么收”“群众建议怎么办”难题,切实解决了一批村民关心关切的问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激发。
创新“线上+线下民意收集机制”,实现社情民意收集全覆盖。创新开展“你来提,我来办”活动,在村组显眼处公示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人大代表的联系电话和微信二维码,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出具证明、反映问题等服务,通过干部多跑路,实现群众少跑腿;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微信联络群,在群内及时公示农村低保、涉农补贴等重大村级事务,并积极宣传乡村振兴、金融贷款、务工就业等政策和信息,帮助解决外出务工人员临时困难,让其安心务工、放心就业。充分发挥月亮河村人大代表联络室作用,引导代表积极进站履职,接待人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实现了群众反映问题有人找、出现困难有人帮,“有事找人大”“有事找代表”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用好“七步工作法”,实现群众意见办理高质量。全面推行群众意见办理“七步工作法”,即:征集意见建议—精准研判—交办解决—督办解决—办理结束—反馈或答复群众—回头看,实现群众意见建议全过程闭环办理,确保群众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至目前,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8条,涉及公共设施完善、道路维护修缮、修复文化设施等6大类,已解决16条,正在办理中2条,办结率89%,群众满意度100%。
抓实“三个措施”,结出乡村文明新果实
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乡贤寨老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
推行“月亮河八大碗”红白喜事标准,坚决抵制攀比浪费不良风气。立足当地民族文化实际,与群众共同商定了“月亮河八大碗”的红白喜事标准,即:所有红白喜事的宴席只上八个菜。通过组织村支“两委”、乡贤寨老、人大代表上门讲道理、算账目,帮助规划菜品,现场向群众宣传政策等方式,切实打消群众顾虑,积极配合推行工作。自推行以来,月亮河村婚丧嫁娶均采取“八大碗标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得到有效遏制,勤俭节约在当地蔚然成风。
多形式开展现场活动,提升群众获得感荣誉感。立足月亮河村“中国布依第一村”的殊荣,积极筹办六枝特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第三季度助力“四新”“四化”主题活动现场推进会、“走进生态月亮河多方合力促振兴”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活动和六枝特区“画廊六枝邀贵客,来品春茶第一杯”春茶品鉴预售等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了村民旅游增收渠道,也让游客们领略了月亮河神秘的布依风情和天然氧吧的生态风光。
建立村民积分超市,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为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群众养成好习惯,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区直部门的支持帮助,建立了月亮河村积分超市,制定了积分管理制度(试行),明确了积分评定和积分兑换规则,采取“积分”和“扣分”并行的方式,通过“红榜”和“黑榜”将村民积分进行每季度排名和公示,树立起“正面”和“反面”两种典型,营造“人人参与兑换,户户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集中积分兑换2次,兑换各类物品价值3000余元。
供稿:六枝特区人大办公室 舒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